中文 | English

《青年报》:华东师大学子调研沪上“创意市集”发现——部分创意市集玩噱头更像“跳蚤市场”

发布日期: 2015-08-21   作者:   浏览次数 142

    最早起源于英国伦敦的“创意市集”在上海究竟如何生根发芽?今年暑假,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的周俊辰老师带领着她的学生团队,在沪上K11购物中心鹦鹉螺市集、田子坊创意园区、新天地怀旧市集多处创意市集展开调研,开始了一场对创意市集的潜在价值和其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旅程。在感受着不少创意摊主的“创业梦”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部分过于商业化 价格过高顾客观望较多

    调研成员杨雪莹说:“目前市面上部分创意市集虽顶着创意的名号,但其实只是噱头,实则是个跳蚤市场。部分摊主只是商家雇佣而来的工作人员,借创意市集来为实体店或网店做品牌推广,并不是在通过售卖原创品交流自家的创意。”一位从德国留学回来做旧物收集的摊主称:“内地市集商业化太严重,在这里找不到国外市集很有意思的那种感觉。”

    据了解,目前创意市集的摊位费比较高,为了降低成本许多摊主不得不抬高创意品的价格。这也导致了创意市集驻足观望的人很多,但真正下手购买的人却很少。

    据实践队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来逛市集的人此前并不了解创意市集这个概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路过、经朋友介绍或看到网络上的宣传信息而来到市集的。由此可见,目前创意市集的线上线下宣传还十分薄弱。

    实践队伍认为,创意市集之所以问题百出,归根结底在于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他们呼吁,市集的承办单位能够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筛选,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摊主和顾客,就能将市集做出品牌,并有效降低摊主的成本,为青年人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部分“鱼目混珠” 批发普通商品当做创意品

    就目前而言,鹦鹉螺创意市集、大学路创意市集和青年公益市集是沪上较有影响力的几个创意市集。市集主题也花样百出,以怀旧、手工、美食音乐占多数。与此同时,环保、摄影广告和分享等题材也越来越多受到受众的认可。

    实践队伍在调研时还发现,创意市集内鱼目混珠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摊主为了牟取利润,将从批发市场批发而来商品当做创意品来卖,有名无实,令许多游客扫兴而归。

    对此,队长杨庆媛认为:“目前大陆创意市集上真正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太少了,很多人拿着仿品去充当原创作品来卖,纯粹只是为了迎合市集主题,却失去了举办创意市集的意义。”

    [建议]

    建基金会专项援助学生实践“创意”

    经过调研,实践队伍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除了主办单位监管不力外,与大陆缺少培养创新文化的土壤不无关系。据悉,目前许多大学生虽很有创意和想法,但却往往因为资金有限而被迫放弃或成堆簇居在狭小的场地内,依靠批发低价物品赚取创业的第一桶金。

    实践队伍认为,倘若学校或者相关企业单位可以面向大学生成立一个关于青年市集的援助支持项目基金会,或将鼓励更多有志于创新的大学生参与到青年创意市集中来,使大陆的市集文化得到真正的发展。

来源|青年报A08版  青年报实习生 王晓飞 记者 刘昕璐  2015-8-21    阅读原文